蒙古族是一個酷愛音樂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樂民族”、“詩歌民族”之稱。蒙古人自古以來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蒙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藝術天才創造了豐富而寶貴的音樂財富。蒙古民歌具有民族聲樂的獨有風格,不論高吭嘹亮,還是低吟回蕩,都充分表現了蒙古族人民質樸、爽朗、熱情、豪放的性格,深受人們的歡迎和喜愛。蒙古族民歌以聲音宏大雄厲,曲調高亢悠揚而聞名。其內容非常豐富,有描寫愛情和娶親嫁女的,有贊頌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頌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這些民歌生動地反映蒙古社會的風土人情。
按照音樂形式分為長調,短調,呼麥,潮爾,民歌,說唱形式的烏力格爾、敘事歌、好來寶等等。
按照音樂內容分為獵歌、牧歌、贊歌、思鄉曲、禮俗歌等等。
流傳于蒙古族的樂器有馬頭琴、四胡、胡畢斯、火不思及其他的打擊樂器等。
用蒙古語歌唱,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于敘事,又長于抒情,表達了草原兒女獨有的深情。長調民歌由馬頭琴伴奏更具草原文化的韻味。長調一般為上、下各兩句歌詞,演唱者根據生活積累和對自然的感悟來發揮,演唱的節律各不相同。“呼麥”是圖瓦文xoomei的中文音譯,又名“浩林·潮爾”,原義指“喉嚨”,即為“喉音”,一種藉由喉嚨緊縮而唱出“雙聲”的泛音詠唱技法。“雙聲”(biphonic)指一個人在演唱時能同時發出兩個高低不同的聲音。另外,呼麥又稱“蒙古喉音”。
呼倫貝爾旅行社